专业号

简介

一、唐家河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唐家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地处岷山山系摩天岭东端南麓,东面是青川县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南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溪古城相连,西与绵阳市平武县毗连,北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104º36´-104º56´,北纬32º30´-32º41´之间。
(二)发展历史
    1956年,建立青川县唐家河森林经营所,1965年建立绵阳地区青川伐木厂,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四川省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1986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首批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唐家河成为全国第一批实施“天保工程”的地区之一,2005年开始生态旅游规划,2011年“5•12”地震灾后重建结束开展生态经营。
(三)管理模式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林业厅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唐家河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科研教育以及区内生态旅游活动的监管。四川唐家河风景区管理局是青川县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唐家河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开发、管理,是属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根据《广元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四川省广元唐家河风景区管理局的批复》(广编发〔2007〕53号)文件精神,广元市人民政府委托青川县政府管理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挂四川省广元唐家河风景区管理局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另外成立四川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属于青川县政府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负责唐家河风景区旅游经营活动,公司主要领导由管理处(局)领导单人。
(四)唐家河文化
    唐家河以保护立区、依法建区、科技兴区、旅游强区为发展理念,发扬“忠诚、敬业、能干、清正”唐家河精神,把唐家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到2018年建区40周年时,创建成国家AAAAA级旅游区,跻身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五)山地花卉资源优势
    唐家河野生花卉种类繁多,面积集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野生紫荆花,另外高山杜鹃也较为集中。唐家河野生紫荆花主要集中在唐家河紫荆花谷,是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的野生紫荆花群落,从区内白果坪保护站到鸡公垭沿河十多公里紫荆花争先绽放,鲜艳的花朵挤满枝头,远远看去,像一片片紫红的云霞,飘荡在青山翠谷里,十多公里的河谷地带春意盎然,十分壮观。紫荆花艳丽的花朵密集的爬满整棵树的每根枝条,如玫瑰一样的颜色,形如一只只蝴蝶,停落在鲜绿的林间,春风拂过,整个山谷犹如万千蝴蝶飞舞,置身于花瓣的包围,让人情不自禁的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神往。
唐家河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被评为全省首批“低碳生态旅游示范单位”、“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2006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阴平古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唐家河的保护建设
    唐家河遵循整体优化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生境或景观完整原则、容量控制原则,以唐家河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旅游发展核心吸引物,结合唐家河大熊猫、牛羚、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特有自然环境合理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旅游,以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在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实验区内部分区域和在保护区周边青竹江流域的落衣沟村、阴平村开展科考、科普、野营、度假、疗养、徒步、登山、探险、观光、漂流、历史、民俗化等生态旅游活动,主要生态旅游活动集中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部分区域,是一个以森林型为主(部分山地型)的生态旅游区,唐家河突出其完好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生态旅游灾后重建为特色,完美的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关系,在“自然保护区中如何开展生态旅游”、“灾后重建中如何开发生态旅游、生态重建”、“在旅游管理中如何低碳生态运营”、“如何带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典型和示范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青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把青川建成“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把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书记、县长亲自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狠抓景区建设,推进旅游宣传,打造唐家河为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旅游品牌,将唐家河打造为青川县旅游龙头,并且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到青川国有独资公司:四川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唐家河与青川其他旅游资源推向市场,实现不断盈利。
(二)科学规划
    唐家河生态旅游规划较早,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要在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的基础上,继续搞好广元市、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开发”和“以唐家河为龙头带动广元生态旅游”的指示精神,四川省林业厅于2005年4月给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拨专款编制《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同年10月上旬《规划》通过专家评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规划组根据震后实际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2009年10月通过国家林业厅批复。
(三)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生态保护是唐家河发展的固本之基,是长期的工作重点,唐家河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立区、依法建区、科技兴区、旅游强区”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工作,生态监测、生态科研、反偷盗猎、禁止乱砍滥伐等保护工作常抓不懈,开展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等专项研究工作。科研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成就,资源保护工作扎实有效,为唐家河生态旅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唐家河生态旅游的开发依赖保护成果,旅游开发有效的加大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惠。
(四)灾后重建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唐家河经济损失达3.77亿元,唐家河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青川县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把灾后重建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在灾后重建中坚持倡导生态重建、低碳发展,全面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实施生态修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奠定生态旅游基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立项、可研、环评等工作,投资2.3亿元的开展唐家河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加强道路、景观、标识标牌、酒店、电力、通信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生态教育功能建设,以教育促保护,以保护促旅游,打造唐家河自然博物馆、各保护站,开发生态旅游露营地、野生动物观赏项目,以这些特色科研馆、科研教育站点为依托,开发各类生态旅游产品。经过灾后重建唐家河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2011年5月12日,唐家河景区开始重新营业,生态旅游得到迅速发展。
(五)灾后重建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唐家河生态旅游开发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唐家河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有着众多古老而神秘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将关虎至摩天岭划为历史文化体验线路,沿途有随摩天岭之战而名扬天下的红军桥、三国邓艾将军“束马悬车,裹毡推转而下”一举灭蜀经过的阴平古道、点将台、孔明碑、千年古银杏、写字岩、落衣沟等众多历史遗迹。在重建中,注重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修复,减少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在摩天岭保护站增设了阴平古道历史文化解说馆,增加保护区历史文化内涵,提高生态旅游价值。
(六)自然保护区与社区旅游开发相结合
    唐家河注重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将唐家河保护区与区外的落衣沟、青溪镇阴平村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整合为唐家河生态旅游区,实现沟内游沟外住,减少人为活动给保护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同时增加游客看点,完善旅游要素,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七)生态旅游建设与低碳运营相结合
    唐家河注重生态环境设施建设,实现低碳运营。一是在区内所有旅游服务店都有污水处理系统,使区内实现污水“0”排放;二是区内所有强弱电线路全部地埋,实现整个保护区无一根电力和通讯杆线;三是建筑采用地源热泵工程技术制冷和采暖,低碳、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四是景区内购置电动观光车,游客进入景区需换乘电动观光车,减少了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
三、经营情况
    唐家河立足于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休闲价值、探险价值、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线路设计中注意融观赏、体验、休闲、教育等于一体,增强沿线生态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创造出受市场欢迎的、独特和畅销的生态之旅线路。
唐家河自2011年5月12日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开始重新经营生态旅游推出了春季观赏野生紫荆花、夏天森林避暑、秋天观赏红叶、冬天看森林雪景的大众生态休闲旅游以及观赏牛羚、金丝猴、鸟类等珍稀野生动物和观赏珙桐、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高端生态旅游。自2012年唐家河实现旅游收入突破千万大关,正在有序良好的发展。
  1. http://pic1.arkoo.com/nnr0182/picture/703C014F8C834B5A.jpg
  2. http://pic1.arkoo.com/nnr0182/picture/EC6A31BFC5D24D46.jpg
  3. http://pic1.arkoo.com/nnr0182/picture/F75E811FFDB848CB.jpg
  1. http://pic1.arkoo.com/nnr0182/picture/703C014F8C834B5A.jpg
  2. http://pic1.arkoo.com/nnr0182/picture/EC6A31BFC5D24D46.jpg
  3. http://pic1.arkoo.com/nnr0182/picture/F75E811FFDB848CB.jpg

新闻资讯

     

    启事商讯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35
      基于E-file技术构建